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區域範圍橫跨台灣兩大山脈:玉山山脈主要山地與中央山脈南段山地,轄區內屬於台灣百岳的名峰林立,總計共有三十座。其中,屬玉山山脈者有十一座,屬中央山脈者有十九座。

玉山主峰地標

左:民國14年(大正14年)興建於玉山頂之神社。      中:民國50年佇立於玉山頂的于右任銅像。          右:民國87年玉山主峰基石成為玉山頂的新地標。

太魯閣台地

太魯閣國家公園行政管理所在地。

早期太魯閣國家公園峽口

左:民國24年(昭和10年)太魯閣峽口貌。右:民國49年太魯閣峽口新貌。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傳統建築代表:水頭村得月樓建築群。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陽明山國家公園 大屯採硫史

早期硫磺是製造火藥的主要原料,因此,硫磺礦產甚豐的陽明山區發展史乃併隨硫磺的開採而展開。據記載,明氏時,沿海漁民即以瑪瑙、手鐲等物品和本區原住民換取硫磺。清康熙年間,探險家郁永河曾渡海來台,採集訪硫磺,足跡達北投行義路與陽投公路間之大磺嘴硫氣孔區。

由於硫磺在軍事上的重要性,當時曾吸引部份不法之徒私自潛入山區偷採硫磺以製造火藥,清朝政府恐怕事態擴大引發事端,從康熙到同治將近兩百年中,下詔發布封礦、禁採之令,除派兵駐守外,並於每年的四季仲月派兵焚燒噴氣孔芒草,也以重刑嚴懲杜絕私採硫磺的活動;此情況持續到光緒年間才漸漸改變,先有沈葆禎奏請開禁,光緒13年 (西元1887年),劉銘傳正式奏請將硫磺開放官辦,於是設置全台磺務總局,主管硫磺採辦事務,至此,採硫事業終於真正開禁;而漢人的足跡也在這段期間自士林、北投沿磺溪而擴散到大屯山區的竹子湖一帶,唯本區因硫磺氣的影響,土地貧瘠,並不利於種植作物,故當時入山的漢人,多以燒山種茶維生,將山坡地開闢為茶園,而原本居住於此地的凱達格蘭人就在漢人移民的同化下逐漸的消失。在日治期間,陽明山區有八大採硫磺區,直至戰後,因硫磺可由石油提煉,採硫磺業也漸趨沒落。

想知道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網址:

圖片詳細請至: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