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區域範圍橫跨台灣兩大山脈:玉山山脈主要山地與中央山脈南段山地,轄區內屬於台灣百岳的名峰林立,總計共有三十座。其中,屬玉山山脈者有十一座,屬中央山脈者有十九座。

玉山主峰地標

左:民國14年(大正14年)興建於玉山頂之神社。      中:民國50年佇立於玉山頂的于右任銅像。          右:民國87年玉山主峰基石成為玉山頂的新地標。

太魯閣台地

太魯閣國家公園行政管理所在地。

早期太魯閣國家公園峽口

左:民國24年(昭和10年)太魯閣峽口貌。右:民國49年太魯閣峽口新貌。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傳統建築代表:水頭村得月樓建築群。

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金門國家公園 鸕鶿生態影片「黑色舞影」獲第二屆國家出版獎

國家公園成立宗旨之一即為保育自然生態資源,藉由鸕鶿生態影片的拍攝讓民眾了解到生態的多樣性及保育的重要。

鸕鶿是金門冬候鳥最具代表性的鳥種,且是具有遷移行為的候鳥,每年有長達5個月的時間在金門渡冬,其生態行為豐富,為了讓廣大的群眾了解與分享鸕鶿的生活,規劃拍攝了「黑色舞影-鸕鶿生態紀實影片」,時間長達兩年多,委託生態攝影專家廖東坤先生長期拍攝鸕鶿的覓食、求偶、棲息、羽色變化等,完整呈現其生活史。

金門慈湖是鸕鶿最大的過冬區之一,這部30分鐘的紀錄片,不單是記錄鸕鶿在金門3個月的冬天生活,甚至遠赴歐洲、大陸、西伯利亞等地拍攝鸕鶿的繁殖育雛生活,完整呈現鸕鶿的一整年生態—每年11月至2月南遷過冬,早晨到深夜的獵食與棲息。3、4月的交配繁殖,4、5月親鳥餵養幼鳥間的互動,7月幼鳥展翅試飛、獨自覓食。11月東北季風起,親鳥領著亞成鳥再度南遷過冬。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在製作此記錄時,是先行聘請學者進行鸕鶿生態行為調查,再邀請生態攝影專家進行田野拍攝,製作態度極其嚴謹。本紀錄片生動的留存下來鸕鶿一整年的生存狀態。它不僅是記錄了鸕鶿的旅程,更在在顯示了大自然的生態環境,觀賞此片,或許能讓民眾更懂得欣賞與珍惜自然界的多樣物種。 

更多詳細情形請點網址:

鸕鶿相關的影片介紹: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