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區域範圍橫跨台灣兩大山脈:玉山山脈主要山地與中央山脈南段山地,轄區內屬於台灣百岳的名峰林立,總計共有三十座。其中,屬玉山山脈者有十一座,屬中央山脈者有十九座。

玉山主峰地標

左:民國14年(大正14年)興建於玉山頂之神社。      中:民國50年佇立於玉山頂的于右任銅像。          右:民國87年玉山主峰基石成為玉山頂的新地標。

太魯閣台地

太魯閣國家公園行政管理所在地。

早期太魯閣國家公園峽口

左:民國24年(昭和10年)太魯閣峽口貌。右:民國49年太魯閣峽口新貌。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傳統建築代表:水頭村得月樓建築群。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蘭嶼大船造舟暨跨越黑潮系列活動

99年夏天,內政部長江宜樺與蘭嶼鄉長江多利,希望蘭嶼的造舟技藝有一傳承機會,並將雅美/達悟族永續海洋的理念分享給台灣的朋友,遂起立造大船「橫渡黑潮‧拜訪台灣」的想法。

經由營建署長葉世文,邀召尋求跨部會共識,並由海管處執行,終於100年的7月,順利完成造舟及跨越黑潮活動,期間除傳承造船的技術外,還凝聚部落的向心力;橫渡黑潮拜訪台灣,展現雅美族人的勇氣、智慧與毅力;文化展演則顯現台灣民族互融多元的交流。雅美/達悟族人,帶著獨特而珍貴的海洋文化、冒險精神拜訪台灣,帶領民眾閱讀台灣海岸之美,並省思對海洋的基本態度,觸動國人共同建構臺灣永續海洋文化和政策的新願景。

更多有關蘭嶼大船造舟暨跨越黑潮系列活動詳細資料請至:

圖片一詳細:

圖片二詳細:

圖片三詳細:

圖片四詳細:


大船展示大船展示
勇士以蠻ㄚ威儀式為大船祈福勇士以蠻ㄚ威儀式為大船祈福
大船準備下水大船準備下水
第一次見到蘭嶼大船,小朋友露出可愛的笑容第一次見到蘭嶼大船,小朋友露出可愛的笑容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墾丁國家公園 臺灣梅花鹿復育研究

「臺灣梅花鹿復育研究小組」於1984年3月5日成立。

這是民國71年,已故 Dr. S. Lee Campbell首先提出「臺灣梅花鹿復育計畫」的構想。

民國73年1月,行政院政務委員張豐緒上告行政院長孫運璿應積極辦理臺灣稀有珍貴野生動物復育計畫;同時國際自然生態保育聯盟(IUCN)數次來函督促我國拯救受威脅之鹿種。墾管處成立後,行政院第1900次院會核定由墾管處辦理「臺灣梅花鹿復育研究計畫」。

民國73年3月,墾管處經由「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協助,邀請國內外動物、行為、畜牧、植物、歷史及其他相關專家組成「臺灣梅花鹿復育小組」,積極推展「臺灣梅花鹿復育計畫」,主要目標為保存臺灣固有梅花鹿之品系,使梅花鹿回歸原有之野性生活,並喚起國人對生態保育之重視,及對梅花鹿與傳統歷史淵源之認知。

下面為墾丁國家公園復育梅花鹿的保育宣導片,為了能讓臺灣的梅花鹿能永續發展,影片中紀錄了跟梅花鹿復育相關的工作和建設,以及針對梅花鹿的健康觀察進行測量和記錄,另外影片中也可以學習到梅花鹿的相關知識,以及觀看到活蹦亂跳的梅花鹿群。

更多有關臺灣梅花鹿復育研究的詳細相關請至:
http://npda.cpami.gov.tw/tab8/web8_page2.php?park=A&ct=75

影片連結: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7649


台江國家公園 大事紀

回首台江史,16世紀初,荷蘭人為了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互爭海上貿易利益,於印尼爪哇島設立東印度公司,同時伺機奪取澎湖。西元1624年(明朝天啟四年),明朝與荷蘭達成協議,荷蘭因此離開澎湖,1624年8月從台南的安平沙洲登台殖民。1661年,鄭成功率軍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收復了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並長期圍困防禦堅固的首府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迫使荷蘭殖民總督揆一與鄭成功和談,同意撤離台灣。荷蘭人撤離後,鄭成功於是祭告山川,頒屯墾令,建立了東寧王國,這些駐紮在各地的軍隊落地生根,逐漸在當地繁衍開來,進而形成許多漢人的聚落。現今台南縣鎮市有不少的村里或社區,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經形成了。而台灣的歷史與海洋文化更是密不可分,尤其是台灣開荒拓墾的移民文化。其中,廈門至鹿耳門海洋航線扮演著台灣早期社會開發關鍵性角色,不僅是兩岸交流的通道,更是漢人先民自17世紀起移民至台灣建立家園的主要航道。廈門至鹿耳門的歷史航道中,澎湖位於航道的中間點,同時也是航行船隻重要的避風港。因此,被稱為黑水溝的澎湖水道,為漢人先民渡台的航道、橫渡黑水溝的海洋文化與歷史紀念地,以及台江地區漢人渡海移民文化的史蹟,是台灣移民開拓歷史的象徵,也是台灣人民共同歷史記憶。

台江國家公園計畫(台南市範圍部分)係於92年由台南市政府自主、積極地提出申請設置,於92年12月18日經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54次會議有條件通過「台江黑水溝國家公園規劃案」,決議請台南市政府修正擴大規劃範圍,包括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及一定海域…;並徵詢毗鄰縣市納入國家公園計畫範圍之意願;就規劃範圍、地方民意及專家意見進一步探討充實等。內政部營建署於94年補助台南市政府賡續辦理「劃設台江黑水溝國家公園可行性及先期規劃研究案」。其間歷經四階段劃設範圍之調整,舉辦54場說明會及溝通會,最初階段以自然及人文歷史資源分布為基礎,範圍面積最大,包含台南市安南區及安平區等,惟土地多為私有地,地方民意支持度偏低;第二階段減少私有土地之劃入,保持國家公園範圍臨接至台17線,保留聯外門戶之意象,惟仍因劃入私有土地致民意支持度不足;第三階段僅以公有土地劃設,私有土地一律不劃入,國家公園範圍內以保育為主,遊客消費性服務機能保留給區外土地;第四階段研議劃設台江國家公園周邊特定區,並與台江國家公園共生發展,周邊以都市計畫特定區方式進行管制,達成較完整之發展與保育雙贏策略。 

經97年11月27日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80次會議審查台南市政府所報「台江黑水溝國家公園設置可行性暨先期規劃案」,鑒於台江地區具有歷史場景之意義,兼具濕地生態保育功能,具體落實「亞洲濕地大會」共同宣言,其具備國家代表性核心價值,並與保護國家特有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之國家公園設立宗旨契合,原則同意及決議後續推動包含台南市現有劃設範圍調整等事宜。由於上述範圍尚未能涵蓋完整的台江地區,內政部乃於97年12月與台南縣政府及交通部觀光局初步協商,期望將曾文溪北側之台江沿海地區納入國家公園範圍;98年3月,內政部再次與台南縣政府協商獲致共識,將七股鄉七股潟湖、大潮溝以西、黑面琵鷺保護區及海寮紅樹林保護區等地區納入國家公園範圍。案經98年6月29日提送台江黑水溝國家公園計畫書圖草案,報請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83次會議審議修正通過;至於國家公園名稱部分,考量該地區幾百年來均以「台江」相稱,另從國際化觀點,如加上黑水溝,不利於國際上之溝通,故將名稱修正為「台江國家公園」。98年7月19日,考量國家公園範圍之完整性,台南縣與大潮溝以西私有地地主協商劃設範圍,因未獲支持,大潮溝西側私有地決議不劃入本次國家公園範圍內。

「台江國家公園計畫」經行政院98年9月28日正式核定,後續由內政部與相關單位協商,確實整合周邊環境之資源調查、保育及管理工作,落實周圍緩衝區之配套措施,並訂定合理之總量管理,避免過度開發,98年10月15日辦理計畫書、圖公告,內政部並於10月16日及21日分別在臺南縣七股鄉黑面琵鷺保育管理中心及台南市安南區公所辦理說明會。98年12月28日於台南正式掛牌,首任處長呂登元。

更多有關台江大事記詳細相關請至:

圖片ㄧ詳細:

片二詳細: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東沙環礁公園之海域

東沙環礁至2008 年止,調查記錄到的珊瑚有281種(含內環礁之潟湖及外環礁之海域),其包括石珊瑚229種、八放珊瑚47種,及水螅珊瑚5種。
東沙環礁海域已記錄的魚種有577種,以草食性的珊瑚礁魚為主,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204種,棘皮動物30種及甲殼動物43種。海藻主要分布在潮間帶及淺海域,大型固著性藻類,以紅藻83種最多,包括具高經濟價值之龍鬚藻、麒麟菜、海人草等。東沙島周遭淺海處,海底長滿許多海草,種類初估有7種,其分布的範圍甚為廣泛,為我國海域所僅見。海草床為各種海洋生物幼苗哺育場所,在東沙海洋生態上扮演重要角色。

東沙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即是東、西方的航海要道,由於多灘洲及暗礁,夏季更常因颱風經過,造成狂風暴浪,致易發生航海事故,根據文獻記載,至19世紀末在東沙附近海域沈沒之中外古沈船約有28艘,顯示東沙附近海域具有豐富的水下文化遺產。

2008年10月於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舉辦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保育研究成果研討會,以及附上關於東沙環礁公園相關的一分鐘左右的短片,裡面為大家報導當時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狀況和裡底的環保情形,一直到現在這些軍人和相關環保人士也為了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而繼續努力保持。

更多有關東沙環礁公園之海域詳細相關請至:
http://npda.cpami.gov.tw/tab8/web8_page2.php?park=G&ct=85

影片連結: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6977





2014年【步道我最行 – 共見國家公園之美】活動開跑啦!

✎✎✎ FB活動連結請至: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22180014584435/

嗨~
各位喜愛大自然的親朋好友們,
這邊帶來好康的活動消息給大家哦!!

內政部營建署特別推廣了【步道我最行 – 共見國家公園之美】的活動來鼓勵大家到國家公園踏青和遊玩,
不管您是攝影師、登山者、大自然愛好者或是一起出來遊玩的家族,甚至是來到台灣遊玩的觀光客,
歡迎您一起到臺灣的國家公園步道走走,呼吸新鮮空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參加本活動的民眾還有機會參加抽獎活動,將抽中的限量精美禮物帶回家!趕快把握這樣難得的機會吧!

以下是為了讓大家能清楚了解活動辦法而做的說明,
之後也會陸續在活動FB或粉絲頁發布跟活動相關的資訊及詳細活動獎品資訊,
請大家告訴大家,大力踴躍參加哦~

✎✎✎ FB活動連結請至: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22180014584435/


【活動報名】
只要動動手指頭,完成簡單三個步驟:

1. 在『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pdanpda按 「讚」加入粉絲團。
2. 接著在 『步道我最行─共見國家公園之美』(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22180014584435/活動頁面勾選參加活動
3. 在『步道我最行─共見國家公園之美』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22180014584435/活動頁上留言,範例:玉山步道我最行。

就可以免費參加抽獎哦✌✌✌✌




【參賽辦法】
快在自己的個人Facebook頁面或是在活動專頁上發布動態,標籤打卡,和大家分享你與親朋好友們在步道上共影的美美照片吧!
就可以參加最高人氣的比賽啦!!

1. 完成活動報名
2. 設定照片的步道主題,範例:國家公園我最行墾丁-關山步道。
3.加上對照片的簡單文字描述,範例:擁抱大自然,我在步道與陽光相遇。
4.標籤『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粉絲專頁』。
5.瀏覽『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http://npda.cpami.gov.tw/),並分享站內任一連結。
6.打卡步道所屬的國家公園。
7.上傳留影照片。
8.大力邀請你的朋友為你按讚,累積人氣。


貼文完畢後,別忘了悄悄告訴小編你將貼文放在哪裡囉!
(溫馨提醒:貼文觀看權限務必設為公開,以利活動單位查看與統計票數)




【步道參考圖】
不知道國家公園有什麼步道的朋友們,可以參考圖片中的步道清單來選擇想要參加的步道^^




【獎品介紹】
精彩豐富獎品等你來拿唷!!



**報名參加抽獎**
只要完成報名流程,就有機會獲得一套10款的限量動物插畫資料夾

**最高人氣獎(共計30名)**
第1~5名:
(1) Light My Fire摺疊水瓶1個。
(2) 魔術頭巾1條。
(3) 束口背包1個。(限量客製國家公園動物圖像設計)
(4) L夾1套(十款)。
(5) 客製手機殼1個。

第6~10名:
(1) 魔術頭巾1條。
(2) 束口背包1個。(限量客製國家公園動物圖像設計)
(3) L夾1套(十款)。
(4) 客製手機殼1個。

第11~20名:
(1) 魔術頭巾1條。
(2) 手機防水袋1個。(不含手機)
(3) 束口背包1個。(限量客製國家公園動物圖像設計)
(4) L夾1套(十款)。

第21~30名:
(1) 手機防水袋1個。(不含手機)
(2) 束口背包1個。(限量客製國家公園動物圖像設計)
(3) L夾1套(十款)。

備註:主辦單位有權保留對活動網站、活動規則、獎項、抽獎時間及得獎公布等的修改權力,修改後將於活動網頁中更新,恕不另通知。

雪霸國家公園 觀霧山椒魚保育

觀霧山椒魚於1996年在雪霸國家公園觀霧地區首次被發現,因其體型、體色和其他地區的山椒魚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在2008年正式發表為新種,同時也被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2004年起雪霸處委託專家團隊進行該物種生態紀錄影片的拍攝,亦陸續委託專家學者進行相關生態調查,並嘗試以生態復原方式來改善及營造一個適合觀霧山椒魚生存的棲地,作為未來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的場所。

2010年起更著手規畫生態展示館,於2012年4月21日成立了國內第一座以山椒魚為主題的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另外,為提升保育、環境教育及遊憩的品質,2011年雪霸處開始進行觀霧山椒魚專業解說員的培訓工作,期待透過試驗棲地、生態中心及專業解說員的導覽,將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融合起來,讓民眾更深入了解其生活環境及生態。

為了大家更了解觀霧山椒魚的點點滴滴,在此放了約四分鐘左右的影片賞析給大家分享,從影片中可以看到觀霧山椒魚的棲息地生態和許多雪霸國家公園中的動植物,其中影片的主題就是觀霧山椒魚。

更多觀霧山椒魚的詳細相關請至:

影片連結:

雪霸國家公園 泰雅千年、走過千年系列出版品 2010年1月至12月

雪霸國家公園管處輔導【靈魂的旅程】獲選台北電影節、新加坡電影節、俄羅斯電影節和德國電影節,並於新光影城、司馬庫斯部落、新竹縣尖石鄉公所、汶水遊客中心、中正大學、中山醫學大學、政治大學和清華大學等二十場巡迴放映與座談,宣傳原住民傳統文化的智慧與保育。"《靈魂的旅程》以泰雅族人傳唱已久的「古訓」為戲劇核心,導演陳文彬透過古訓內容中的故事,編織出一場古泰雅族人與現代泰雅族人對話的戲劇片。
故事透過一個在都市叢林遊蕩的泰雅族中年人,面對失業的現實壓力,他又從都市流浪回部落,在族人溫暖的接納和祖靈的互動中,彷彿重新喚回失去的記憶,讓原本流浪的生命不再流浪,回到部落成為泰雅真正的勇士。在對話中導引出一段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中的生活樣貌與特有原住民文化與哲學意涵,全片呈顯長期以來原住民族對待生態、自然與土地的特有文化認知及價值觀。"

更多泰雅千年、走過千年系列出版品詳細相關請至:
http://npda.cpami.gov.tw/tab8/web8_page2.php?park=E&ct=424

圖片一詳細: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park=E&k1=C&k2=&k3=&kw=&page=6&id=10302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陽明山國家公園 終止七星山氣象雷達站的設置

為彌補花蓮、高雄兩氣象雷達站對通過臺灣北部海面颱風偵測的死角,和偵測臺灣北部地區及台北盆地之豪雨,交通部氣象局選定七星山設置建站,於民國74年1月間第一次函請內政部同意本案。

行政院核定「陽明山國家公園計畫」時指示交通部及內政部再會商,惟於兩單位無達成共識,民國76年4月,行政院經建會第408次委員會議結論:同意交通部在七星山上設置臺灣北部氣象雷達站,對於景觀破壞及遊客活動之限制應減至最低程度,施工細節請交通部會同內政部辦理。後因考量執行上有困難,交通部於民國77年放棄此計畫,另覓場地施設。

更多終止七星山氣象雷達站的設置詳細相關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