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區域範圍橫跨台灣兩大山脈:玉山山脈主要山地與中央山脈南段山地,轄區內屬於台灣百岳的名峰林立,總計共有三十座。其中,屬玉山山脈者有十一座,屬中央山脈者有十九座。

玉山主峰地標

左:民國14年(大正14年)興建於玉山頂之神社。      中:民國50年佇立於玉山頂的于右任銅像。          右:民國87年玉山主峰基石成為玉山頂的新地標。

太魯閣台地

太魯閣國家公園行政管理所在地。

早期太魯閣國家公園峽口

左:民國24年(昭和10年)太魯閣峽口貌。右:民國49年太魯閣峽口新貌。

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傳統建築代表:水頭村得月樓建築群。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雪霸的珍貴國寶─櫻花鉤吻鮭小檔案】

想必我們對「臺灣櫻花鉤吻鮭」這名字聽來都不陌生,但你知道牠可是有很深遠的歷史血脈嗎?孑遺的國寶魚曾經游移過的流水,早已逝者如斯,未留遺跡;而有關國寶魚的身世傳奇,一直神秘且耐人尋味~。
最先為日本人青木赳雄於民國六年(西元1917)正式報告發現於環山社附近溪流;而後經美國魚類學大師喬丹博士(Dr.Jordan)和他的日籍學生大島正滿,認定此種台灣高地產的鮭科魚類維新種,定期學名為Salmo formasanus。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最先為日本人青木赳雄於民國六年(西元1917)正式報告發現於環山社附近溪流;而後經美國魚類學大師喬丹博士(Dr.Jordan)和他的日籍學生大島正滿,認定此種台灣高地產的鮭科魚類維新種,定期學名為Salmo formasanus。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冰河時期的見證者】
臺灣櫻花鉤吻鮭(簡稱臺灣鮭魚)是太平洋鮭屬的洄游性鮭魚,經過冰河時期和地理隔絕,成為臺灣特有亞種,是碩果僅存的冰河時期孑遺生物代表之一。
牠的存在證明了冰河時期與造山運動在臺灣的作用,是生物地理學的奇蹟與重大發現。臺灣鮭魚的資源生態分布獨特且珍貴稀有,在自然歷史、學術研究、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等領域皆具有極高的價值與指標意義。
水中的櫻花鉤吻鮭。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水中的櫻花鉤吻鮭。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外型特徵─斑紋】
臺灣櫻花鉤吻鮭是世界上珍稀而美麗的魚,斑點是牠的重要形質特徵,但在不同的生活史時期,會有不同的個體差異與發育狀態。從幼鮭到成鮭,橢圓橫斑明顯且終身存在,流線的身體富有橢圓紋彩並鑲嵌著黑寶石的斑點,其外表古樸的紋飾,展現出原始而雅緻的形態。
臺灣櫻花鉤吻鮭形態特徵圖。
斑點:身體兩側的側線上具有8~12個黑褐色橢圓橫斑,背部至側線間也散布著5~9個青褐色卵圓斑
身形:身體側扁且延長,呈流線的紡錘型,頭部為中大型,背部稍高隆起,略呈弧形﹐腹部較為平直;其鱗片則被覆於軀幹體表,而頭部裸露無鱗片。具有背鰭、脂鰭、臀鰭、尾鰭等四種奇鰭,以及胸鰭與腹鰭等兩種偶鰭。其中,脂鰭為鮭科魚種的特徵;各鰭除脂鰭無鰭條外,均有軟條而無鰭棘。
圖片來源: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網臺灣櫻花鉤吻鮭形態特徵圖。 斑點:身體兩側的側線上具有8~12個黑褐色橢圓橫斑,背部至側線間也散布著5~9個青褐色卵圓斑 身形:身體側扁且延長,呈流線的紡錘型,頭部為中大型,背部稍高隆起,略呈弧形﹐腹部較為平直;其鱗片則被覆於軀幹體表,而頭部裸露無鱗片。具有背鰭、脂鰭、臀鰭、尾鰭等四種奇鰭,以及胸鰭與腹鰭等兩種偶鰭。其中,脂鰭為鮭科魚種的特徵;各鰭除脂鰭無鰭條外,均有軟條而無鰭棘。 圖片來源: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網
櫻花鉤吻鮭簡易小檔案。節錄自「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網」。櫻花鉤吻鮭簡易小檔案。節錄自「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網」。

【有限的生存環境─生態清淨指標】
臺灣鮭魚屬於狹溫性的冷水魚種,對於水溫變化極敏感,只能生存在特定的水溫環境和乾淨的清流,七家灣溪水系其溪水冷洌而清澈,水溫終年約在3~20℃,成為牠們主要的棲地。早期整個大甲溪流域上游的六條支流都可見到鮭魚的蹤影。之後因為農業開發、攔砂壩阻隔、颱風洪水等諸多因素衝擊,造成棲地環境劇烈的變化因早期棲地破壞、水質汙染等原因,導致族群分布及數量減少,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雪霸國家公園自成立以來,便陸續進行櫻花鉤吻鮭相關的保育研究及環境教育工作。
臺灣櫻花鉤吻鮭成魚,悠游在水中覓食水生昆蟲,也常在石縫中休息。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臺灣櫻花鉤吻鮭成魚,悠游在水中覓食水生昆蟲,也常在石縫中休息。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七階段生長歷程】
鮭魚一生壽命約四至五年,生長過程可分為卵、發眼卵、仔鮭、稚鮭、幼鮭、亞成鮭、成鮭七個階段。
櫻花鉤吻鮭生活史示意圖。節錄自「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網」。櫻花鉤吻鮭生活史示意圖。節錄自「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網」。

在每年秋季(十月至十一月)生殖期,鮭魚的體形會發生變化,同時出現性徵。成熟的雌鮭並無鉤吻,而其泄殖孔在生殖期會因排卵而擴大。這時也對外界的敏感度降低,再加上較低的水位,常使牠們在不自覺中將背部暴露於水面,增加了被綠簑鷺、河烏、鉛色水鶇、黃魚鴞、紫嘯鶇、翠鳥、鴛鴦等食魚性鳥類啄食的危險。
每年10月至11月是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繁殖期,雄魚下顎會增長,雌魚會在淺水處利用尾部清理產卵場。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每年10月至11月是臺灣櫻花鉤吻鮭的繁殖期,雄魚下顎會增長,雌魚會在淺水處利用尾部清理產卵場。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通常一尾雌魚可產下約300粒卵,由於臺灣鮭魚的卵缺乏黏性,無法附著於石頭上,因此卵多埋在石礫間,以免被溪水沖走。台灣鮭魚的產卵巢,主要由成熟的雌鮭選擇在礫石通氣良好的淺流區,以利於卵的受精與孵育。
左為卵粒,呈淺黃色,右為發眼卵。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左為卵粒,呈淺黃色,右為發眼卵。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臺灣鮭魚在成熟後,由雌性成魚產下卵,經雄性成魚排精,完成受精後,經由胚體期的發眼卵,孵化成具有卵黃囊的仔魚。當仔鮭的卵黃囊被利用吸收後,則從產卵巢上浮成為稚魚。具有活動力的稚魚,在體側長出明顯橢圓橫斑後,則被稱為幼鮭。幼鮭體型漸長,形成紡綞型優美體型,且具生殖能力後,便為成鮭。
仔鮭。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仔鮭。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還給生態物種一個生存空間,也為下一代永續經營自然資源
臺灣鮭魚的生存危機,是人類干擾環境導致的結果;牠的瀕臨絕種,喚醒人類要復育牠的責任。我國二十多年來致力於國寶魚的保育,成為瀕臨絕種的物種復育、以及自然保育的環境行動典範。藉由臺灣鮭魚的瀕臨絕種與復育的環境教育,引導民眾與學生建構尊重自然、關懷生命、保育生態等生態保育與環境倫理的概念。
教育的深耕
在環境教育上,我們不但要認識臺灣鮭魚的族群、瞭解棲地變遷的變因、環境壓力對鮭魚造成的衝擊;還要體認到臺灣鮭魚在環境中的生態角色、人與鮭魚的互動關係、人對鮭魚瀕臨絕種應承擔的責任、以及人保護鮭魚及其棲地生態管理的方式。臺灣鮭魚的生態,自然生動;牠的生存危機,發人深省。這兩方面對於人們經由臺灣鮭魚的故事,建立生態知識、環境倫理、保育共識及環境行動,都有正面的價值意義。
華視新聞雜誌*臺灣鮭魚放流-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華視新聞雜誌*臺灣鮭魚放流-節錄於「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文章參考:

「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網」:
http://salmon.spnp.gov.tw/dispPageBox/SalmonCt.aspx?ddsPageID=PROFILE1&
http://salmon.spnp.gov.tw/dispPageBox/SalmonCt.aspx?ddsPageID=PROFILE2&
http://salmon.spnp.gov.tw/dispPageBox/SalmonCt.aspx?ddsPageID=PROFILE4&
http://salmon.spnp.gov.tw/dispPageBox/SalmonCt.aspx?ddsPageID=PROFILE5&
http://salmon.spnp.gov.tw/dispPageBox/SalmonCt.aspx?ddsPageID=PROFILE7&

圖片來源:

「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14175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14044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17683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17684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17686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17687

「櫻花鉤吻鮭-環境教育數位學習網」:
http://salmon.spnp.gov.tw/dispPageBox/SalmonCt.aspx?ddsPageID=PROFILE1&
http://salmon.spnp.gov.tw/dispPageBox/SalmonCt.aspx?ddsPageID=PROFILE5&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遠離喧囂之地─澎湖南方四島】

跟隨著海洋的氣息來到離島
放慢步調,開啟你的五官,細心品味遠離城市的靜謐.......
在這裡,你會看到與自然共存的風貌、獲得心靈上的洗禮
來窺探,島上建築、石塔、菜宅、宗教廟宇的歷史文化;
來接觸,零距離觀察的玄武岩景觀以及海岸地形的變化;
敞開心,聽島上居民的歷史風光,遠眺山崖上的霸主姿態
靜下心,面對好久不見的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吧~!

東嶼坪嶼沿岸景觀。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虛擬環景東嶼坪嶼沿岸景觀。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虛擬環景

影音:海角新樂園。
來源: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影音:海角新樂園。 來源: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立於島上放眼望去,環繞於四周的海平線、清澈的珊瑚礁海域、鬼斧神工的海岸地形、沿岸人文聚落、對望島嶼以及零星島礁,去感受那寬闊廣大的視野,會讓人將所有的煩惱都拋諸腦後!
★相關影音-海角新樂園:

東嶼坪嶼梯田菜宅。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東嶼坪嶼梯田菜宅。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

影音:推動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歷程。
來源: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影音:推動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歷程。 來源: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
民國103年,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南方四島位於澎湖南海海域,屬於三級離島,區域範圍包含四座主要小島和周邊附屬島礁。
未經過度開發的南方四島,無論是自然生態、地質景觀或人文史跡等資源,都維持著原始、低污染的天然樣貌,尤其附近海域覆蓋率極高的珊瑚礁更是汪洋中的珍貴資產。
★相關影音-推動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歷程:

【四座島嶼】
★東嶼坪嶼-沿山闢建的菜宅景觀
東嶼坪嶼和西嶼坪嶼自古以來關係密切,合稱「半坪嶼」或「嶼坪」。聚落房舍除零星散落於南端,其主要座落於島嶼東邊臨海之狹長腹地,自港口與池府宮村廟起,由南往北延伸。山坡上遺留下大片前人為求生存闢建的梯田菜宅,是東嶼坪嶼最著名的人文資產。
景點:塔仔、池府廟 、陸連島與七尺門沙灘、 青蛙石 、聚落 、 池府塔 、 梯田與菜宅、金龍塔、後山地質

聚落與菜宅景觀(東嶼坪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聚落與菜宅景觀(東嶼坪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
合院式建築(東嶼坪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合院式建築(東嶼坪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

★西嶼坪嶼-特殊的方山台地
因地形關係使得村落建築無法聚集於港口,僅有一條碼頭位於島嶼的東南方,聚落位於島中央的平台上形成另一種特殊景觀與人文特色。由於四周大部份為海蝕崖及礫灘,從海上巡航較能清楚觀賞圍繞四周的海崖景觀,偶爾也可以見到候鳥在天空中翱翔。天氣好時,從北岸可清楚眺望遠方的島礁。
景點:東南海岸景觀、 華娘廟 、 聚落與菜宅 、 土地公廟 、北側海岸景觀

土地公廟(左上)、聚落與菜宅(右上)、華娘廟(下)。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土地公廟(左上)、聚落與菜宅(右上)、華娘廟(下)。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

★東吉嶼-繁華一時的聚落
從海上就能看見的地標「東吉燈塔」和港口旁的「東吉之眼」。因鄰近臺灣,早年島上來往臺南販售漁獲並添購日常生活用品,長期接觸府城文化的關係,島上的婦女穿洋裝、抹粉,打扮得比澎湖婦女時髦,所以澎湖有一句「東吉查某、西吉菜脯」的諺語,說明了當時東吉嶼的富庶景象。
景點:啟明宮、聚落洋樓、八卦山與東吉之眼(海蝕平台)、東吉燈塔、石巨人岩柱、日軍遺跡 、菜宅、虎頭山(塔)、巡航北方地質


東吉燈塔(東吉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虛擬環景東吉燈塔(東吉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虛擬環景
東吉之眼(東吉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東吉之眼(東吉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

★西吉嶼-遺忘的神秘之島(需申請)
四島中的無人島,雖與東吉嶼僅僅一海之隔,但卻有著天壤之別的際遇。由於島上無碼頭可供船隻停靠,加上整體環境惡劣不利生活,在民國67年遷村,僅剩過去聚落的遺跡,但保留下來完整的海岸景觀仍獨樹一格,民國97年公告成為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北海岸是綿延的柱狀玄武岩,景觀壯麗,底下則有多處的海蝕平台,每到冬季是澎湖南海各島中紫菜盛產主要區域之一。
景點:彎墩頭塔、安全寶塔、沙溝塔 、聚落 、礫灘與沙灘、麒麟塔、海蝕溝與海崖、北岸海蝕洞、東北邊海岸景觀、 燈竿

壯觀的柱狀玄武岩(西吉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壯觀的柱狀玄武岩(西吉嶼)。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
左上:燈竿。
右上:聚落與菜宅(現今部份已塌陷)。
左下:北岸海蝕洞(灶籠)。
右下:東北邊海岸景觀(潮池)。
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左上:燈竿。 右上:聚落與菜宅(現今部份已塌陷)。 左下:北岸海蝕洞(灶籠)。 右下:東北邊海岸景觀(潮池)。 圖片來源:澎湖方四島國家公園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小檔案
  • 成為國家公園的條件
澎湖南方四島玄武岩地質具有成為世界遺產的普世價值,同時其特有種植物、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珊瑚礁生態與獨特梯田式菜宅人文地景等多樣化的資源,使其在各項條件上都足具有設立成為國家公園的基礎條件。
  • 重要地位-生態系統調節角色
民國97 年因氣候異常,整個澎湖海域發生嚴重寒災,影響範圍直至東嶼坪嶼南界為止。後98年調查結果,西嶼坪嶼、東嶼坪嶼、東吉嶼、西吉嶼周邊海域受人為干擾少,珊瑚礁生態系功能相較於澎湖其他海域來得健全,在受到寒災影響後亦有較佳的恢復情況。
澎湖群島受黑潮支流影響,多數海洋無脊椎動物具有浮游期的幼生,可以散佈到較遠的區域,因此南方海域可以成為北方海域物種的種原庫,讓受寒災影響嚴重的澎湖內海與北海逐漸恢復。
  • 成立事記(節錄)
102.08.30-9.30 辦理公開展覽計畫書圖(草案)
102.09.24 辦理公開展覽民眾說明會
102.10.18 經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105次會議決議通過。
103.03.10 經行政院核定,並於同年6月8日公告生效,成為臺灣第9座國家公園,也是繼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後,第2座海洋型國家公園。
103.10.18 辦理開園系列活動後,正式啟動國家公園之現地經營管理業務。
  • 展望未來
一、低碳生態島嶼
二、社區參與及夥伴關係
三、海洋環境教育平台
四、促進國際交流、提高國際形象
五、培養海洋人才
六、保存物種多樣性

★相關資料參考:
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大事記
http://npda.cpami.gov.tw/tab1/web1_main.php?mod=D9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生態旅遊
http://penghu.cpami.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60#.VjcHNNKqpBc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地理環境
http://penghu.cpami.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55#.VjcHS9KqpBc

★相關圖片來源: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攝影集錦
http://penghu.cpami.gov.tw/cht/index.php?act=album&code=photolist2&cat=1#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環景實境
http://penghu.cpami.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70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日治時期的基礎規劃─國家公園法】

我們臺灣引以為傲的國家公園,不論是森林、高山、峽谷、河流、海洋的動植物與美景,讓許多人都讚嘆不已,是個能讓人神清氣爽和輕鬆自在的自然園地。
每個人事物的背後,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當然也包括臺灣的國家公園。

日據時期自次高山頂眺望中央尖山,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日據時期自次高山頂眺望中央尖山,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在許多生態環境的專家及保育人士努力下,目前臺灣九大國家公園分別為墾丁、玉山、太魯閣、金門、台江、雪霸、陽明山、東沙環礁和澎湖南方四島。
我們擁有如此美麗的國家公園,要追憶起那早期的歷史痕跡,感謝那些為國家公園貢獻的有志之士們,他們是如何發展規劃我們的國家公園?又是如何擬訂出我們國家公園的基礎?從以前到現在每個國家公園所進行的生態保育等活動的過程中,都能看見前人為國家公園所做的努力。

日治時期的竹子湖,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日治時期的竹子湖,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民國80年代的太魯閣峽口,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民國80年代的太魯閣峽口,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日治時期的臨海道路,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日治時期的臨海道路,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昭和14年(民國28年)七星山腹的火山噴氣口,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昭和14年(民國28年)七星山腹的火山噴氣口,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日治時期,臺灣受到當時設立國家公園的環保風潮所影響。為了守護臺灣的自然環境資源,成立國家公園調查協會,並依據當時的臺灣自然環境資源和風景區進行調查,將調查的成果釐訂並設立國家公園的地點及條件草案,進而依據日本《國立公園法》,草擬臺灣國立公園法實施草案及要項。經由許多學者和調查員的調查成果,提出了三個國家公園的預定地,分別為大屯、次高太魯閣、新高阿里山三個國立公園,卻因為同年爆發了中日戰爭而遭到擱置,只有達到研究和規劃的階段而尚未經營開發,但調查出的資料成果已經為臺灣國家公園訂下基礎,而隨後的國家公園也是以這三個預定地為基準,再次探查國家公園也以這三個預定地為最優先考量之地,可以說為目前臺灣國家公園的前身。

民國79年的鹿林山莊,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民國79年的鹿林山莊,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主峰,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東北亞第一高峰─玉山主峰,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八通關─,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八通關─,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民國76年太魯閣峽谷,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民國76年太魯閣峽谷,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到了1966年,在世界國家公園委員會主席哈羅亞的建議之下,臺灣政府再次著手研商及擬訂「國家公園法」,經過一年的研商完成了草案。完成後又經過許多相關學者等專案小組的再次審查,重新整理後再由行政院討論決議「修正通過報請立法院審議」。
在舉辦了12次的會議討論,將全案修定為30條並完成三讀後,臺灣的「國家公園法」終於正式誕生了,但自然保育之觀念未根植及政府機關未積極展開各項工作,因此《國家公園法》公布後並未接著成立國家公園。

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國家公園法規彙編 」書籍,彙整與國家公園執行機關的法令規章及組織規程。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國家公園法規彙編 」書籍,彙整與國家公園執行機關的法令規章及組織規程。

而隨後1973年,內政部為辦理國家公園之推動工作,於民政司下增設「公園史蹟科」,負責國家公園之規劃、調查及管理工作,但在編制及經費的限制下,其主要工作則為擬定國家公園法施行細則,直到1977年內政部再將細則草案邀各機關及相關專家學者詳細檢討修正後,再次報請行政院核定,所得結果仍是:「《國家公園法》施行細則,暫無發布必要,其有關應辦事項可由主管機關以行政措施辦理之。」顯見當時仍以經濟為重心。

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地區之國家公園」書籍,內容簡介國家公園定義,並概述當時台灣地區國家公園辦理情況。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地區之國家公園」書籍,內容簡介國家公園定義,並概述當時台灣地區國家公園辦理情況。

到了現在,「國家公園法」也歷經40餘年,途中也經過了多次的修法會議和許多法案問題,目前已成為保護國家公園生態環境的完善之法規,我們臺灣的九大國家公園也依然繼續被「國家公園法」保護和發展著。
藉由歷史而得知,這些前人們為了保護臺灣的自然生態環境而有所貢獻之後,我們感謝那些為臺灣國家公園盡心盡力的人們,並學習他們的精神。為了守護臺灣那綠意盎然的土地和那湛藍美麗的海洋,我們人人都可以為臺灣的自然生態盡一份心力。

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主要採編年史的概念序記載重要事件,輔以重要事件報導及人物訪談、歷史圖像而成節錄自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主要採編年史的概念序記載重要事件,輔以重要事件報導及人物訪談、歷史圖像而成

參考資料:
臺灣國家園數位主題網─日治時期國立公園的發軔
http://npda.cpami.gov.tw/tab1/web1_main.php?mod=B

臺灣國家公園數位主題網─國家公園法公布實施與修法歷程
http://npda.cpami.gov.tw/tab1/web1_main.php?mod=C&page=4

臺灣國家公園─日治時期的國家公園規劃
http://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0:2009-08-11-09-50-14&catid=26:2009-07-07-05-52-16&Itemid=22&gp=1

臺灣國家公園─《國家公園法》的誕生
http://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12:2009-08-11-09-51-49&catid=26:2009-07-07-05-52-16&Itemid=22&gp=1

圖片來源:

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國家公園史」書籍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7669

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國家公園法規彙編 」書籍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7717

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臺灣地區之國家公園」書籍
http://npda.cpami.gov.tw/tab2/web02_index.php?id=9504

國家公園法: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630&Itemid=57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都市中的自然園地─都會公園之美】

在都市中,也存在著與大自然接觸、放鬆享受的平靜之地,為了讓繁忙於都市中的人們能更加親近大自然,體驗自然文化休閒遊憩和推廣環保的理念之下,都會公園就是為此而成立。
目前的四大都會公園為臺中、臺南、高雄、衛武營,每個地區的都會公園都有當地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特色,除了讓人們可以在公園裡休閒遊憩,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育這些自然生態與文化,呼籲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觀念,人人都可以做起,為地球盡一份環保之力。
圖片來源:臺中都會公園圖片來源:臺中都會公園

圖片來源: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影音圖片來源: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影音
【臺中都會公園】
目前已為人們知曉的休憩重要場所,園區有各式各樣的植物生長,伴隨著動物和昆蟲的生態宛如一座許多小動物都樂於居住於此的迷你樂園,加上大肚山台地的地形景觀和人文歷史,讓您在欣賞美景時也見識歷史的史事,可謂臺中的都市之寶喔!
相關影音介紹:


圖片來源:高雄都會公園圖片來源:高雄都會公園

圖片來源: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影音圖片來源: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影音
【高雄都會公園】
位處於高雄市楠梓區、橋頭區交界,早期歷經青埔農場及垃圾掩埋用地,後來內政部營建署在此地首先推動區域型森林公園,提供高雄都會區居民遊憩休閒之場所,建設目標除了休閒遊憩外,也希望做到環境景觀資源美化及改善地區環境品質的保健功能。園區設計結合都市森林與生態植栽之理念,可說是國內首處落實環保與遊憩並行的公園喔!
相關影音介紹:


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觀光局http://tour.tainan.gov.tw/view.aspx?sn=278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觀光局http://tour.tainan.gov.tw/view.aspx?sn=278
【臺南都會公園】
隨著奇美博物館區興建完成之後,成為一座人文藝術博物園區。園區內的景觀滯洪池不僅僅是視覺賞景焦點,在面臨暴雨時還擁有滯洪保水的功能。而水岸邊還可以見到各種留鳥、候鳥、昆蟲,在水生植物的陪伴下棲息與覓食,形成了美麗而清澈的湖光景色。

圖片來源:衛武營都會公園http://pwbgis.kcg.gov.tw/weiwuying/weiwuying/park1_1.html圖片來源:衛武營都會公園http://pwbgis.kcg.gov.tw/weiwuying/weiwuying/park1_1.html 
 【衛武營都會公園】
以前曾是一座軍事用地,現在蛻變成走向環保之路的綠色園地,在蛻變的途中見證了當年的歷史軌跡。已經轉變成都會公園的衛武營,以生態、人文、藝術、觀光等多功能兼具的都會公園,讓人們在這煥然一新的都會公園休息玩樂,揮別過去的軍事時期,迎向那為自然生態永續發展的未來。


★公園綠地政策
85年3月開始,營建署為了建立我國公園綠地整體系統,以提昇整體環境品質、國際地位與形象、以民意為依歸之施政重點,舉辦「全國公園綠地會議」,以「建立公園綠地目標與政策」、「健全公園綠地發展機制」及「落實公園綠地經營與管理」等三大主題,邀集民間、學界與政府機關等400多人共同參與,獲得廣大迴響,5月再由營建署各業務部門積極推動,制定公園綠地法、配合施行公園綠地政策、以及制定公園綠地建設實施方案等列為行政內部之首要工作。
截至今日,為了提供都會區民眾休閒遊憩的空間,營建署依據行政院核定之「台灣地區都會區域休閒設施發展方案」,推動完成臺中、高雄(二期)、臺南、衛武營等都會公園之建設工作,完成階段性任務,成果豐碩。

圖片來源:96年全國綠地會議開跑記者會照片圖片來源:96年全國綠地會議開跑記者會照片
圖片來源:96年全國綠地會議開跑記者會照片圖片來源:96年全國綠地會議開跑記者會照片

在都會公園裡,與您親密的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時光,認識不同的植物、濕地、溪流、地形,享受自然生態,讓人忘卻那都市裡的一切瑣事,遊樂於這都會公園裡的綠色園地之間。


★營建署公園綠地政策小檔案(節錄)
民國85年3月-舉辦「全國公園綠地會議」
民國85年5月-制定公園綠地法、配合施行公園綠地政策、以及制定公園綠地建設實施方案等列為行政內部之首要工作。
民國86年-積極辦理都市公園綠地系統示範地區規劃
民國87年-辦理公園綠地規劃準則研擬計畫,推動「創造臺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為期9年)
民國87年-規劃辦理全國優良園景評選計畫,經由獎勵、評鑑方式促進行政部門、規劃、設計、施工、維護管理各領域之協調合作,提升公園綠地、開放空間之品質。
民國96年-規劃「2007全國公園綠地研討會」,為預先廣泛蒐集並歸納各界對本次會議之政策方向與經營管理實務經驗建言,累積全民對公園綠地之共同願望,辦理北、中、南、東共15縣市16場會前會,具共識部分並納入大會中標訂以「國家公園系統」、「濕地系統」、「永續海岸系統」及「城鄉公園綠地系統」等四大主題引言報告中,期與國際接軌。


  • 相關資料參考:
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站-都會公園
臺中都會公園
高雄都會公園
臺南市政府觀光局
衛武營都會公園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雪霸國家公園【鴛鴦奇緣】

鴛鴦,自古以來便是愛情的象徵。

但是由於牠們生性機警,常藏身於溪流隱密之處不易見到,所以人們對其了解僅止於詩詞的風雅頌詠,而對其生態習性所知甚少。
鴛鴦(楊恩生繪製)鴛鴦(楊恩生繪製)

學名:Aix galericulata Linnaeus
英名:Mandarin Duck
日語:オシドリ
韓語:원앙

鴛鴦為雁形目雁鴨科鴛鴦屬裡的兩種水禽之一,屬於保育類第二級「珍貴稀有」之物種,主要分布於俄羅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及臺灣,其中日本是鴛鴦在亞洲族群分布最多的國家。歐美地區也有少量的野化族群,以英國族群數量最多。

全球鴛鴦族群數量估計約70,000隻,其中在臺灣的數量僅約為350-500隻左右。(資料來源:臺灣受脅鳥種圖鑑)鴛鴦在臺灣為留鳥,冬季亦有少量候鳥來臺灣過境休息。主要棲息在中低海拔之溪流或是湖泊等水域。主要族群分布在雪霸國家公園區內之大甲溪上游至武陵地區。
鴛鴦恩愛的模樣,讓人感到幸福(張燕伶攝影)鴛鴦恩愛的模樣,讓人感到幸福(張燕伶攝影)

武陵海拔約1700公尺,是一個以雪山山脈為主軸的南北走向谷地,四季景觀各有春秋,可用「春櫻、夏綠、秋楓、冬雪」八字來形容武陵四季的特色。在清風徐徐吹送,溪水潺潺不息中,國寶魚和鴛鴦生生不息於武陵這個世外桃源。所以,武陵清澈的溪流不僅是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故鄉,兩岸原始樹林同時也是美麗鴛鴦的原鄉。

2012年開始,雪霸國家公園將多年的研究資料及照片整理並建置鴛鴦主題網於官方網頁上:http://www.spnp.gov.tw/Mandarinduck/,讓對鴛鴦有興趣的民眾可以更加瞭解神秘的鴛鴦生態。
雪霸國家公園的鴛鴦主題網首頁雪霸國家公園的鴛鴦主題網首頁

從牠們身上我們充分欣賞到大自然深層之美,並悟出與自然和睦相處之道。


更多雪霸國家公園數位典藏:http://npda.cpami.gov.tw/tab8/web8_index.php?park=E